干洗技術的發(fā)明--你不知道的起源史
時間:2017-08-17 06:11:37| 來源:
新聞資訊|
干洗技術發(fā)明于19世紀中期的法國。一天,巴黎一家裁縫店的喬利·貝朗不小心碰翻了煤油燈。燈油灑在一條裙子上。喬利擔心妻子回來抱怨,著急地拿起察看,只見煤油浸過的地方不僅沒有污痕,反倒比別處顯得更干凈。喬利由次受到啟發(fā),他反復進行了試驗。1855年,喬利·貝朗在巴黎開辦了世界上首先家服裝干洗店。
干洗誕生后的較初50年間,使用的是苯、煤油、汽油、樟腦萜等溶劑。這些溶劑都具有可燃性,經常造成火災。由于這一致命缺陷,使干洗技術難以推廣。1897年,德國萊比錫的呂德維格·安特林使干洗技術向前跨進了一步。他發(fā)明了使用四氯化碳作干洗劑。四氯化碳的洗滌效果好,不易燃。但有一個令人討厭的缺點,就是帶有刺鼻的異味。而且對設備具有腐蝕性。到1918年,歐洲開始改用三氯乙烯來取代四氯化碳。從此,干洗業(yè)漸漸發(fā)展起來。
現(xiàn)代洗衣業(yè)已實現(xiàn)機械化。常用的干洗液是1928年發(fā)明的斯陶達溶劑和一種從石油中提煉而成的溶劑──全氯乙烯,它們既無害于人體健康,又沒有起火危險。因為干洗液的價格比較昂貴,因此在清洗完畢,往往還要將從衣物中排擠出的溶劑進行蒸餾后,再加以過濾。這樣就可反復使用了。
有任何想法可以隨時撥打潔豐干洗網絡熱線電話400-620-5678,在線客服將為您詳細介紹潔豐干洗。